【大河财立方记者王宇史冰倩】9月26日上午,作为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同期活动,2025网易未来大会在杭州举办。会上,国家特聘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系主任孟庆虎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观察与深刻思考。
孟庆虎指出火牛网,2015年谷歌DeepMind演示AI预约理发服务的事件,虽属罕见成功案例,却激发了马斯克等人推动AI开源与普惠的决心。十年过去,OpenAI等公司虽取得显著进展,但当前AI大模型仍存在根本性局限。
“人类智能的形成依赖于从出生起持续不断、主动探索的多模态经验学习,而AI模型仅使用人类数字化信息的极小部分,且多为被动投喂的序列化数据。”孟庆虎认为,AI大模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这种数据获取方式的差异,导致AI难以实现真正的通用智能。
为直观说明,孟庆虎现场展示了一张人类可轻松识别为“斑点狗走向树荫”的图片,但包括ChatGPT、Google BARD、豆包、讯飞星火、DeepSeek、通义、元宝等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判,或描述为“山水画”,或仅识别局部特征。他强调,这印证了当前AI视觉算法与人脑感知机制存在本质区别,算法突破仍是核心挑战。
孟庆虎回顾了仿人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1973年首台仿人机器人到波士顿动力等公司的进步,指出其虽在运动控制上取得突破火牛网,但离实际应用(如家庭养老)仍有距离。他举例与学生讨论养老机器人时指出,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还需攻克大量技术难题,预计产业化仍需5—10年。
相较于普通的仿生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因目标明确、监管严格(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其商业化的难度更大。
针对未来仿人机器人会不会替代外科医生、手术机器人将来会不会被仿人机器人来做手术替代等问题,孟庆虎分享了与“手术机器人之父”Robert Taylor的对话。Taylor团队于今年7月实现了全球首例全自主机器人猪胆囊切除手术,即在没有外科医生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了8例离体猪胆囊切除,成功率100%。Taylor认为手术机器人终将取代医生,无需仿人机器人介入。
“未来或出现‘医生智能体+仿人机器人’的组合。”孟庆虎提出,著名医生的虚拟智能体可同时指导多地手术,而通用型仿人机器人通过更换工具和软件,成为多专科专家。这种模式可能改变手术的现有逻辑,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
孟庆虎总结称,当前AI大模型本质仍是“大语言模型”,在文本处理上表现良好,但对图像、三维视频的理解力有限。他认为当前“具身智能”的概念存在过度炒作的情况,强调应聚焦“场景智能”——针对特定垂直领域开发专用系统,以更低成本实现高效应用。
他引用图灵1947年的观点强调,真正智能应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非仅依赖现有数字化数据。因此,医疗机器人的未来发展需系统性收集顶尖医生的多模态手术数据,为AI学习提供高质量样本。
责编:陈玉尧|审校:张翼鹏|审核:李震|监审:古筝火牛网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